首页 > 酒店新闻 > 公司新闻

BG视讯·(中国区)官方网站|【超级访问】给四川李庄献策!给中国台湾当局建言!八中“模拟联合国”成员周正的社会调查

发布时间:2025-10-17 11:24:50    次浏览

2016年6月,《宜宾晚报》编辑部收到一封特殊的邮件,来信者是一位重庆中学生的母亲,她在信中写到:“四川的古镇较多,李庄最有特点,但却不为太多人所知,于是我的孩子周正便萌生了暑假做社会调查的想法。昨天我们抵达宜宾,开始做访谈,今天去李庄继续采访调查,晚上形成了一个建议材料……”邮件中,除了这封信,还有一份完整的社会调查报告,以及周正对活化李庄文化遗产的十二条建议。随后,《宜宾晚报》刊登了一条名为“这对重庆母子到宜宾来的目的还真令人感动!”的文章,新闻一出就引起的巨大反响,而作为新闻当事人的周正也开始被各大媒体所关注。 ●周正采访餐厅厨师这是让他印象最深刻的一位受访者周正初中毕业于重庆八中宏帆中学,现在是重庆八中高2019级10班的学生。在八中师生的眼里,周正一直都是有思想的“活跃分子”,十分关心国家大事,“学校要求我们每天在固定时间看新闻,这是一个好习惯的养成,对我了解社会和时事很有帮助,”周正说。除了关注新闻,周正还特别喜欢社会实践活动,在上小学时他就曾组织过同学参观新修好的鱼洞大桥;初中时利用暑假时间在罗斯福图书馆当义工;升入高中后加入了八中的“团学联”,“模拟联合国”。然而,最让老师同学意外的是他曾向台湾当局写信,谈两岸血脉相承,和睦共处,并且得到了台方的回复! ●周正和母亲黄香宜宾之行对母子二人来说受益匪浅● 对话周正 QAQ进行“李庄历史文化推广”社会调查的初衷是什么?周正:李庄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镇”,不仅风景秀美,而且蕴藏浓厚的文化价值。去年春节我来到李庄,深深地被李庄人恬静的生活、传统的民间作坊以及千年的古镇巷陌所吸引。回到重庆,与身边的朋友提及李庄,知道的人却并不多,连出生于宜宾的体育老师也不知道过去那段抗战历史。心里不免遗憾!与妈妈聊及,便萌生了暑假再到李庄,做一次李庄历史文化推广的社会调查的想法。Q去李庄之前做了哪些准备?周正:到李庄之前,与母亲一起阅读了《南渡北归》,观看了纪录片《中国李庄》及介绍民国大师的资料、视频。在宜宾期间,咨询了在内江组织部工作的舅爷,建议书应投递政府哪个部门。在拟写建议书时,还请教了重庆市石柱地志办的蔡先生,听取了他的宝贵意见。Q在“李庄历史文化推广”社会调查过程中有没有印象很深刻的人或事?周正:在街头采访的时候,一位餐馆的厨师给我印象很深。他是土生土长的李庄人,我问他,家乡最令他骄傲的是什么?他毫不犹豫地回答:是文化,李庄是抗战文化的大后方。我再问,每天从李庄骑摩托车到宜宾上班挺辛苦的,为何不考虑搬到城里(宜宾)?他回答:我生长于李庄,自幼耳濡目染于精彩的掌故,和沉重的文化历史,对家乡非常热爱。希望我的女儿也能在这种环境中成长,就算做传承吧! 听了他的一番话,我深深地被李庄人感动!他只是一个平凡的劳动者,学识不算高,内心却有令人尊重的文化自信与传承的使命感。以自己的每日奔波辛劳,换来孩子的文化滋养,他的价值在当今显得弥足珍贵。Q李庄之外还有没有做过类似的社会调查类活动?周正:严格说来,这是我第一次社会调查。小学时的一次暑假,我曾组织过几个同学去参观新建好的鱼洞大桥。重庆不仅是山城,也是一座桥都,我觉得大桥是人类智慧与大自然的完美结合,当走行在钢筋混凝土上,一边感天堑之巨,一边叹人类之力!Q有没有想过发动班级的同学或者全校师生一起完成一次有意义的社会调查?周正:进入高中,平时的学习任务比较忙,假期我很乐意约几个志趣相投的同学,选一些主题,策划做社会实践,一定会有收获。Q你怎么评论自己的这次宜宾之行。周正:评价从两方面看:首先于己,这次社会调查收获特别大,许多体会是新奇的,一些挑战也是课堂里不曾有的。从书本到实践,对自己是一种跨越。我相信再经历一次这种活动,我将少一分怯场,多一分淡定与从容;其次于社会,引起外界的关注,是我始料不及的。虽然目前尚未知政府的后续情况,但是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大众的努力,我们的文化自信会越来越强大;最后想感谢我的母亲!青春期的我有时听不进家长的建议,无论好歹。妈妈耐心的与我交心,当同学、做朋友,才使我有缘与李庄相遇,与一些共同爱好的人结识。她的鼓励一直陪伴着我,让我有足够的勇气从校园迈向社会。Q你认为通过自己的行动,社会的现状就会转变吗?周正:我记得有一首歌,歌词大意是:一支筷子轻轻被折断,十根筷子牢牢抱成团。你不做,总有人做,你做了,就会慢慢遇到同路人。有了传承、有了互助,相信我们的文化自信会慢慢树立起来,只是时间的问题。Q一般关注哪方面的新闻比较多?以后有没有想过做类似工作,或者学类似的专业?周正:以前每天都会关注凤凰新闻、BBC NEWS网站,课余看《看天下》、《times》、《看历史》等杂志。进入高中住校了,就只有周末恶补一下了。我对美俄在克里米亚、叙利亚上的纠纷、中国台湾问题、欧盟与难民问题、美国大选等关注较多。目前比较中意“国际政治”专业,国庆期间参观人大时,有幸在国际关系学院的教室里体验了一下自习,感觉挺爽的!但是想考取,需要付出很多努力啦!Q一般喜欢看什么书?觉得你对时事政治,以及国家政策十分了解。周正:我曾经阅读过《民主的细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国人史纲》等关于介绍中国,美国的政治的书籍。也通过BBC NEWS网站多维度了解世界近期发生的事情。Q老师同学都说你很关心国家大事,你怎么认为?周正:大事都是由小事构建的,不关注小事只关注大事会有失偏颇。初二暑假时我在罗斯福图书馆当义工。注意到墙上张贴的一幅名人名句“书尤药也,善读可以医禺”有问题,正确的应该是“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虽然出入不大,但是对读者有误导,于是我如实地向图书馆老师反映了这个问题,他们既惊讶又欣喜,立马改正了错误。我自己也很开心!这应该算小事吧。Q作为一个学生,在给政府提出建议的时候是怎么样的心情,不怕被拒绝或者得不到回复吗?周正:能为政府提一点建议,感到很光荣,也很理所当然,建议监督政府是公民的基本权利,这样做也有利于政府科学决策。这种担心我一度有过,担心发出得不到回复,但我逐渐明白:回复与不回复并不重要。建言与不建言是我的事情,对于我不能掌控的事情,我有什么可以担心的呢?Q当时是抱着什么样的心情给台湾当局写信的?有没有想过会涉及政治敏感?周正:今年5月20日,民进党籍的蔡英文上台,执政近几个月来,拒不承认“九二共识”,两岸关系处于僵持状态。我曾经去过台湾,走在属于中国的宝岛上,是有多么的欣喜和快乐。当台湾逐渐被“绿营”所控制时,作为中国人,我有充足的理由怀着维护祖国统一的目的向台湾当局表白中国少年的立场,更希望我的请愿能够增进两岸的沟通和理解。家人有担心的,也有支持的。我家人不想我小小年纪卷入敏感政治话题中。我认为,维护国家统一,谋求再一次实现“一国两制”,我有理无惧,所以妈妈支持我。Q得到台湾当局的回复时是什么心情?周正:感到欣喜,台湾当局的明理回复,表明我的行为是正确的,台湾的中华情结仍在。Q你身边的中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的多吗?周正:在我所结识的朋友中,很多人也很关注国家大事,比方说我们班加入“团学联”,“模拟联合国”的同学也不少。Q怎么看学生追星看八卦的时间多于关注国家大事?周正:我自己也有过追星的经历,曾几何时,我深爱周杰伦的歌曲,从2000年出道到2015年十三张专辑都还算比较熟悉的。所以我并不认为追星和关注大事有什么违和感,相反,明星的励志经历还会给我不少动力。Q想对同龄人说些什么?周正:实际上,我与同龄人之间还是有很多好玩的事情。在课堂上,我们集中精力倾听老师的教导,认真完成作业并积极拓展。业余时,我会给他们科普一下一些“奇葩国家”的故事,他们也会给我讲物理化学里面有趣的小实验,在这种知识的讨论中,我们各得其所,增进友谊,还能在讨论中迸发出不少难忘的快乐。《中庸》里有一段话: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TIPS● 周正对活化李庄文化遗产的建议1、文教方面:1)在宜宾市内中小学乡土教材中普及李庄的历史文化知识,如果条件成熟可以向四川教育部门提交部分资料;2)开展李庄抗战文化主题讲座,向市民普及李庄历史文化;3)在民间艺人中推广李庄抗战历史评书表演比赛;4)推广与李庄有关的书籍,在实体书店和电商渠道上架并列入推荐图目。2、旅游方面:?1)景区开展有关李庄历史有奖竞答,回答正确者免门票;2)在宜宾辖区酒店里播放《中国李庄》等纪录片,房间里赠阅或者售卖相关书籍。让更多游客了解这座古镇的历史;3)路牌公益广告投放;4)制作李庄文化纪念票或纪念币。?? ▲周正在李庄进行社会调查